第(2/3)页 “而且殿下还定了规矩,盐商卖盐必须明码标价,敢掺沙、敢涨价的,直接取消资格,连保证金都要没收!” 他指着盐袋上的“芦台官盐”字样,接着说:“大家看这标记,这是盐场统一印的,每个盐袋都有编号,盐运司的人会时不时来查,谁敢搞鬼,一查一个准!殿下说了,盐业是给百姓吃的,不是让盐商赚黑心钱的,所以才定下十五文的价,就是要让咱天津卫的男女老少,不管是富人还是穷人,都能吃得起好盐!” 为了让百姓们放心,刘老三还当场舀了一勺盐,倒进旁边的水桶里,清水瞬间变得清亮,没有一丝杂质沉淀。 “大伙儿瞧瞧,这盐遇水就化,一点沙子都没有!”他又拿起一块刚烙好的饼,撒上一点盐,递给旁边的大娘,“大娘,您尝尝,看看这盐的味道咋样!” 大娘半信半疑地咬了一口饼,眼睛瞬间亮了:“哎?这盐咋这么鲜!一点杂味都没有!” 她又咬了一大口,连连点头,“好吃!比我以前买的盐强太多了!” 有了大娘带头,其他百姓也纷纷上前尝盐、看盐,见盐质确实好,又听刘老三把来龙去脉讲得明明白白,心里的疑虑渐渐消散。 “那我买两斤!”刚才的中年汉子第一个掏出钱袋,递上三十文钱,“刘掌柜,给我装两斤,我回家给娃做饭!” 刘老三麻利地给他称盐、装袋,雪白的盐粒落入粗布小袋,看着就让人舒心。 有了第一个,就有第二个。 “我买三斤!” “给我来五斤!” 百姓们纷纷掏出钱,围着刘老三的杂货铺排起了长队,队伍从铺前一直延伸到码头边,不少人还提着空盐罐,脸上满是期待。 刘老三和伙计们忙得脚不沾地,一边称盐,一边重复着两位殿下为盐业改革做的努力,百姓们听着,心里对朱高炽和朱雄英的感激越发浓烈。 “两位殿下真是为咱百姓着想啊!”刚才的大娘提着盐袋,跟旁边的人感慨,“以前买盐得精打细算,现在十五文就能买这么好的盐,往后再也不用吃带沙子的盐了!” 旁边的汉子也附和道:“等下次见到殿下的仪仗,咱得给殿下磕头谢恩!” 与此同时,天津卫的大街小巷里,分销商们也在忙着卖盐。 张二挑着担子,一边走一边吆喝:“芦台精盐,十五文一斤!殿下恩典,百姓实惠喽!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