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2章 五年计划!-《诸天万界之大拯救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2/3)页
    眼下香江人均月收入的中位数是1.2万港币,如果是专业的高级工程师,价格要翻几倍,甚至十倍。
    月入十万,年入百万,都不是特别夸张的数字。
    如果组建一个30人的小组,一年随随便便烧掉几个亿。
    当然。
    贵也是相对的,李杰是挣美元花港币,严格来说,也不是特别贵。
    等到九月份,他还能吃一波大的。
    一口气能把十年的研发经费挣回来。
    “谭教授,感谢,感谢。”
    香江望北楼,李杰举着酒杯,敬了对面那位留着强者发型的教授。
    谭志远,香江科技大学化工系的教授,同时,他也是起亚电池研究所的科研带头人。
    “陈总,谢谢。”
    谭志远端着酒杯道:“感谢您的支持。”
    一年上亿的研发资金,对于一个搞科研的人来说,那是难以拒绝的诱惑。
    “合作愉快。”
    碰了碰杯,李杰笑眯眯一口喝掉杯中的白酒。
    99年的茅台,口感稍微差了一点。
    酒过三巡,菜过五味,两人移步来到酒店的咖啡厅。
    谈正事!
    没有什么会所嫩模。
    谭志远是李杰精心挑选的一位带头人,这个人他专门调查过,属于是那种‘怪人’。
    醉心学术,很少沾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。
    类似性格的人,自然属于比较‘边缘’的位置,毕竟,学术圈也有团团伙伙,也有山头主义。
    也讲究派别。
    不过。
    谭志远的专业能力绝对没问题。
    “谭教授,稍等。”
    接过对方提供的预算表,李杰打了声招呼,然后便看了起来。
    【三元聚合物锂电池项目可行性报告及预算表】
    名字很简洁。
    日后大量应用于新能源车的三元锂电池,其实也不是特别新鲜的东西。
    准确来说,也新鲜。
    它是目前学术界的热门风向。
    从97年磷酸铁锂材料问世以来,镍钴锰、镍钴铝等三元材料也陆续问世。
    不过。
    三元锂电池不够打。
    磷酸铁锂电池的安全性更强,成本也更低,是当下商业端的主流。
    日后,比亚迪旗下新能源电车的动力电池也是磷酸铁锂。
    但。
    磷酸铁锂有一个缺点,能量密度更低。
    三元锂电池成本高,能量密度也比磷酸铁锂更高,在续航方面表现的很有限。
    不过。
    它安全性低。
    容易爆燃,不够稳定。
    未来,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和宁德时代的动力电池之争,就是两种技术路线之争。
    三元锂电池的方向是李杰定下来的,他选择走,当然有对应的方案。
    但,技术力没到之前,他准备让研究团队先刮彩票。
    研究材料跟刮彩票没什么区别。
    说不定哪天就刮出了头奖。
    看完大致的研发思路,李杰没有改动,继续翻,看到后面的预算。
    首先是设备采购。
    既然是研究锂离子电池,高温固相合成炉必然少不了。
    四台炉子,一千万。
    放在科研器材领域,跟白菜价没什么区别,后面的真空涂布机、电化学工作站、透射电子显微镜等等设备,也不是特别贵。
    所有设备采购也就5000万不到。
    看了这一页清单,这位确实是‘老实人’,不是负面的老实人,而是褒义词。
    没搞什么花活。
    这个价格差不多要比市场价还要低一点,基本没什么回扣。
    相比于设备,研发人员的工资才是大头,最贵的是谭志远这个带头人,年薪120万。
    资深研究员10位,平均年薪70万,累计700万。
    然后还有助理研究员、研发工程师等等职位,零零总总,一年人员开支就要2000多万。
    这个钱是每年的硬性开支,一毛都少不了,如果后续要扩大,还要招更多的人。
    不像设备,一次性采购能用很久。
    “大体没问题。”
    半晌,李杰合上企划书。
    “一些小问题,后面会有专人对接。”
    虽然谭志远是一个老实人,但李杰更相信制度的制约,毕竟,人性是经不起考验的。
    上一秒,谭志远是老实人,下一秒,巨大的利益面前,他就可能变质了。
    所以。
    得上一层保险。
    那两个小日子过来的研究员是一层,小西八国内招来的行政总监又是另外一层。
    除了这些,李杰跟首尔大学、东京大学也有合作。
    三方团队,互相竞赛。
    起点一样。
    谁跑得快,谁才有更多的资金,更好的待遇。
    片刻后,谭志远走出酒店,看着外面的车水马龙,他心底不禁有几分振奋。
    这位韩国来的老板,好大方。
    第(2/3)页